空包 直播带货乱象丛生!伪造数据制造热销假象,库存真相几何?
2025-10-23
41浏览
空包空包 直播带货乱象丛生!伪造数据制造热销假象,库存真相几何?然而,《法治日报》记者次日发现,这款宣称“已抢空”的商品依然在售,库存充足。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不少商家和主播通过伪造销量、互动与在线人数等数据,刻意制造“热销”假象,俨然形成一套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后台改库存制造假象直播间虚高销量夸大宣传乱象何解?

“只剩下500件了!”“3、2、1,开始抢购!”最近,某个网络直播频道里,一位美妆领域的视频分享者正在使劲宣传一款“限量版”的粉霜,互动区域里持续出现“已经下单”“能不能多进点货啊”之类的信息,制造出争相购买的气氛。但是,《法治日报》的采编人员第二天查看时发现,这个号称“已经卖光”的商品还在售卖,货物储备非常丰富。

这种情况并非孤立现象。经过调查,了解到当前很多商家和主播在伪造销售量,以及互动和在线人数等数据,人为营造畅销的假象,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灰色利益链条。

后台改库存制造假象

10月12日晚上8点,某个直播平台的美妆直播间里,主播穿着鲜艳的服装,拿着一瓶粉底液来到镜头前,直播间里显示的在线观众数在两万和三万之间来回变化。她突然提高音量说:各位观众!这款能够持续十二个小时不脱色的粉底液,今天只有两千件库存!

片刻间,留言区充斥着“已购”“能否再优惠些”等声音,偶尔夹杂着“先前买过效果显著”“主持人极力推荐”的反馈。主持人一边检视平台订单,一边高声提示:仅剩500份,尚未下单的需抓紧,待直播结束即回升至原价299元,此刻仅售159元。她还特意举起手机,展示剩余货量信息,强调“确实仅余500份,请迅速下单!”

没过多久,主持人便称这件商品“售罄”,随即开始介绍另一件商品。记者核实后,该商品确实已经下架。可到了第二天,记者发现,这款声称“货量不足”的粉底液,依然在直播现场有售,库存丰裕,售价也未调整。

赵欣(化名)毕业于北京某大学,曾在一家直播机构实习,加入过一支服装直播小组,她讲,直播活动开始前,实习生们会明确职责,部分人负责商品上架,部分人负责回应观众留言,还有部分人通过管理其他账号来活跃现场气氛。

我负责后台库存的变动。当主播说还有100份时,我会把数量从1000份或500份改成100份。如果主播说卖完了,我就改成0份。根据需要再改回去,这样就能造成补货的错觉。这是赵欣的说明。

数据造假产业链_空包_直播带货虚假销量

她观察到,部分顾客常有跟风习惯,"察觉到数量即将售罄、众多买家已下单,就会跟着购买。倘若只提及成交几笔,根本无人关注"。她提及,有一次某位视频推介者宣称一件连衣裤"售出600件",真实交易仅30多件,其余都是伪造的记录。

美妆及速消品这类商品的数据作假情形,或许比服装更为恶劣。赵欣察觉到,部分刷单群体里空包,直播间营造热度的任务公开标价,价格区间从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不等。

她向她说明,直播间里互动情况、点赞数量、网络观众人数等统计信息,都能够通过人为手段进行改变,不过她本人没有亲自参与那个部分,所以对详细做法知道得不多。

“数据焦虑”成造假推手

行业内部人士透露,直播销售领域出现的“信息困扰”,是假冒交易量激增的症结所在。

一位直播带货商家李先生表示,平台的推荐系统非常看重“人气统计”和“销售统计”。直播间里观众的数量、交流的程度(包括留言、喜爱、赠送礼物等),都会直接关系到平台人气的分配情况。

只要直播间参与人数达标,并且成交比例理想,平台就会给予流量扶持,真实观众数量因此会显著提升。李先生这样表示。

这种担忧也波及到部分商家和主播的合作关系上。饰品行业的负责人张女士表示,在挑选主播时,她最重视的是对方的“过往销售记录”。主播每场若能卖出5000件商品,坑位费就会相应提高;如果只能卖出1000件,那么这笔费用就会少很多。

数据造假产业链_直播带货虚假销量_空包

李先生告诉笔者,为了增加关注度,他去年在促销活动里连续三天买了专属组合,每天花费超过万元,结果把直播间的观众从两千人增加到十二万人,每场的入场费也从五万元涨到八万元。

部分网络购物平台的商品展示同样面临这种情况。某个销售服装的商家坦言,她每个月都要找代运营机构“提升指标”,重点在于增加“被浏览次数”和“加入购物车数量”。“譬如一条裙装,日浏览量从五十增加到五百,加购数量从十提升到八十。系统会将其识别为‘有发展前景的商品’,从而获得更多推荐。实际消费者看到‘很多人关注’,也更倾向于购买。”

不做虚假交易,商品就难以成为热门商品。零食行业的从业者李女士这样表示,快速消费品的平台推广机制是“销量越大,获得的关注越多”。她以一个坚果礼盒为例,该产品面市后先进行五千次虚假购买,每次花费四元,总共投入两万元。“完成这个操作后平台授予了‘新品推广’,实际销量很快增至每天三百件,半个月内就收回了成本。”

灰色产业链明码标价

业内专家表示,部分网络直播销售中不实信息的伪造已经构成一个成熟的供应体系,该体系包含“交流”“销售量”“信息”等不同步骤。

调查得知,互动环节有代刷公司或软件提供专门服务。某代刷公司价目表上写明,基础互动服务(随机留言、点赞)一小时收费30元,包含至少五千条留言或点赞;定制互动服务(指定留言内容、模仿真实用户提问)一小时收费150元。

我们针对直播商品策划互动话题,例如推广口红时提问颜色是否适合肤色,询问使用感受如何,推销服装时探讨特定身高适合的尺码,以及询问面料是否会起球,以此营造更自然的互动氛围。这是代刷团队的工作人员透露的。

另外也有配套程序出售,能够自动发布预设的留言和进行交流用语等,此类程序需按月缴纳使用费用,收费从9块9到几十元不等。

空包_直播带货虚假销量_数据造假产业链

“销量伪造”存在两种手法,一种是“虚假订单伪造”,伪造商家用虚拟账户下单,在直播活动结束后取消订单,以此制造“销量旺盛”的假象;另一种是“真实支付伪造”,伪造商家用真实账户下单,之后再通过社交平台将货款退还给商家,这种手法花费更大,却能够防止订单被取消的情况发生。

例如,某代运营机构的联络员提供的报价单标明:在某个网络销售渠道,办理“模拟运输虚假交易”(具备有效快递单,但无商品寄送)的操作费用为每笔三到五元,“纯虚交易”(无商品,伪造物流信息)的操作费用为每笔一元五到两元;倘若该平台监管较为严苛,每笔操作的收费可能提升至八到十元。

除委托代刷外,部分商家还会“自导自演”。

一位工艺品店老板透露,他会安排店员或朋友通过“内部折扣券”进行购买。例如一把椅子标价999元空包,他设定一张“内部折扣券”价值500元,店员使用该券下单,最终只需支付499元,之后他将499元退还给店员,这样既没有实际支出,又记录了一笔销售,同时无形中扩大了商品被看到的机会。

伪造数据更为隐蔽难查。有代刷机构人员向媒体透露,直播间“1人观看1小时”的服务费用为0.5元,而“观看过该直播”的记录单价是20元一千条。为了躲避平台监管,该代刷机构会刻意控制互动节奏,比如每十分钟发表一条评论,每隔十几秒点赞一次。

记者 韩丹东 见习记者 于天航

相关链接>>>

网络直播销售量虚报问题严重,虚假宣传现象突出,如何有效治理?权威人士提出:相关网站应立即健全信誉评估和分类机制

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搜集,如有侵权联系客服删除

图文阅读
 
QQ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5370006169
客服微信号
stu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