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电商推出众多年终促销后,出现了论斤售卖的“快递滞留件盲盒”在部分平台泛滥的情况,引发网友热议,此类盲盒有125元10斤、298元20斤的价格,甚至有人会一买一麻袋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于几家主流电商平台处搜索“快递盲盒”“滞留件盲盒”等关键词时,大多呈现出“独立无空包”“紧急处理”的快递滞留件盲盒商品,不过只有京东和唯品会这两家搜索不到 。
这种名为“快递盲盒”的东西可靠与否呢?商家宣称的“稳赚不赔”到底是不是真的呢?记者经由电商平台买来“快递盲盒”并开箱,以此实际测试它的真实性,结果发现部分商家在商品描述里夸大了商品的价值,又或者运用“海外件”“无人认领件”等没办法证实真实性的宣传手段来吸引消费者去购买。然而实际上,售卖他人快递滞留件属于违法行为。
记者实测:
9.9元买7件 “三无产品”充数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通过几家主流电商平台,搜索“快递盲盒”等关键词,发现部分盲盒按个数销售,有的直接按斤处理,又有以“麻袋”为单位销售的,价格从8元至300元不等。为吸引顾客,不少店铺的商品封面图和简介上,用大字赫然标明了“无人要 滞留货处理”“海外件”等字样(下图)。

后来,记者于其中两家“快递盲盒”数量相对较多的平台,随机挑选店铺,各自下了一个标着9.9元的快递盲盒订单。在向店铺客服询问盲盒是不是“无人认领件”时,客服给到“是的”这样的回答,紧接着还补充说“‘滞留快递’上面不存在他人信息”。
盲盒被收到后,红星新闻的记者礼品代发可以当做空包使用吗,在开箱之前,对快递包裹面单做了检查,没有发现有覆盖,或者曾经撕毁其他快递面单的那种痕迹。其中的一个快递盲盒里面,一共有7件物品,有一个手掌大小的迷你电吹风,5个发饰,还有儿童牙刷,这些物品是散装的,或者是二次包装的。另外一个“快递盲盒”包裹里面,一共有3件物品,有中国结挂件,switch贴膜,搅拌杯,并且这些物品各自都有一个快递袋单独进行包装,不过包装的外侧,都没有原始快递面单的痕迹(见下图)。

从商品价值方面来讲,有部分商品,其外包装是损毁状态的,或者是没有生产日期的,再者是没有质量合格证的,并且是没有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这和商家简介当中所提到的“精品海外原单”等那类宣传,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关联。当红星新闻记者去追问店铺客服,这些盲盒到底是属于清库存的情况,还是属于滞留件的情况时,客服并没有进行正面的回答,反而是给记者发送了一张照片,照片里快递堆积得像山一样(见下图)。

在这类店铺的评论区当中,存在着一些评论,这些评论是“物超所值”;有大量返评,这些返评表示自己拆到了无人机、手办、乐器、电饭煲等高价的“大件”;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进行质疑,质疑该店铺刷好评这一行为,进而引导消费者去购买 。
快递企业:
专门场地保管 超期开拆处理
红星新闻的记者留意观察到,在今年6月的时候,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借助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也就是以下所说的指引,已然给盲盒经营划定了界限,清晰确切地表明不具备能够投递又不可以退回这种情况的快件,是不可以采用盲盒的形式来进行销售的。
那么礼品代发可以当做空包使用吗,对于既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的快件,该如何进行处置呢?依据《快递暂行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倘若快件无法投递,那么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其退回给寄件人,或者依据寄件人的要求来进行处理。若该快件属于信件以外的其他快件,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不仅应当进行登记,还要按照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的规定予以处理;要是该快件属于进境快件,那就交由海关依法进行处理。
红星新闻的记者,随机去采访了几名快递员,这些快递员表示,联系两次找不到收件人后找不到收件人,一般会直接退回快件,如果寄件方也不接受退回的快件这些被退回的快件,就会按照无着快件来进行处理。
针对无着的快件,国家邮政局所出台的《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快件管理规定》,做出了这样的要求,即快递企业需要安排出专门的场地用作保管,而且保管的期限,是从无着快件登记的那一日开始计算,要不少于1年。
快递企业对于超过保管期限的无着快件,能依据管理制度开展开拆处理。实施开拆操作时,应由两名及以上工作人员一同进行,且要运用技术手段对开拆的整个过程实施监控,监控资料存放时间不少于九十日。
律师说法:
“快递盲盒”无论真假均涉嫌违法
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的,是一位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士,他说这些“快递盲盒”一般都是假的,仅仅是“噱头”,冒充快递滞留件,而滞留件有专门的处理要求。他还表示,线下曾出现过地摊售卖“快递滞留件”的情况,十块钱就能拆,和线上这个类似。
针对快递盲盒是否违法这一问题,上海丰兆律师事务所的顾伟律师进行了在线解答,他表示,电商所售卖的“快递盲盒”,其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保存期限还没到,却无法投递,也没办法退回的快递;二是商家自己购买的商品,包装成了快递盲盒。要是属于前者,那就涉嫌违反了《邮政法》里关于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快件处理的规定;要是属于后者,那就存在欺诈行为,涉嫌违反《民法典》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向红星新闻记者表明,快递物流监管部门需针对相关快递物流企业强化监管,促使企业依据法律法规处置留置快件物品,不可擅自进行倒卖、转让处理。市场监管部门要针对盲盒经营行为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审查各类违规销售盲盒行为 。
他持有一种观点,即电商平台需要针对平台之内的盲盒商家,强化管理力度,对于那些明明知晓或者应当知晓属于违法违规行为,抑或是会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要即刻采取下架举措,或者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不然的话,同样要承担对应的责任。
红星关注平台能否允许商家售卖“快递滞留件”,就此记者尝试联系电商平台有关部门,直至发稿之际仍未获官方回应。 ,。
陈音江还向广大消费者作出提醒,消费者应当留意理性消费,不要轻易相信商家有关“无人认领物品”等盲盒的宣传信息。要是买到“三无产品”等致使权益受到损害,要及时收集好相关证据,与商家进行协商解决;要是协商没有成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红星新闻记者 严丹 杨昕雨
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搜集,如有侵权联系客服删除
登录
















